一、定义与认证标准
-
膳食补充剂
- 功能定位:以补充维生素、矿物质等基础营养素为主,主要用于预防营养缺乏,不具备特定保健功能13。
- 认证标识:无需“蓝帽子”标识,属于普通食品或营养强化类产品35。
-
保健品
- 功能定位:需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,具有明确的保健功能(如增强免疫力、调节血脂等)13。
- 认证标识:必须标注“蓝帽子”标识及批准文号,属于保健食品类别35。
二、目的与核心功能
-
膳食补充剂
- 针对日常饮食中可能缺乏的营养素进行补充(如维生素D、钙等),作用集中于预防营养失衡16。
- 典型应用场景:日晒不足人群补充维生素D,素食者补充维生素B12等6。
-
保健品
- 通过特定活性成分(如灵芝多糖、辅酶Q10等)调节身体机能,目标为改善健康状况或延缓衰老36。
- 典型应用场景:免疫力低下者服用蛋白粉,高血脂人群选择鱼油软胶囊等6。
三、科学支持与成分差异
-
膳食补充剂
- 成分以基础营养素为主,科学机制明确(如维生素C预防坏血病),医学共识较强16。
- 常见形式:单一维生素片、复合矿物质胶囊等6。
-
保健品
- 成分更复杂,可能包含植物提取物、益生菌等功能性物质,部分产品基于新兴研究(如抗衰老机制)68。
- 常见形式:灵芝孢子粉、胶原蛋白口服液等6。
四、适用人群与法律监管
-
膳食补充剂
- 适用人群广泛,健康人群也可用于预防性补充,监管标准相对宽松58。
-
保健品
- 需标注适宜人群及不适宜人群(如孕妇、慢性病患者),受《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严格监管35。
总结建议
选择时需根据实际需求:
- 营养缺乏风险较高者(如饮食不均衡人群)优先考虑膳食补充剂18;
- 需改善特定健康问题者(如免疫力低下)可选择对应功能的保健品,并认准“蓝帽子”标识36。